窑岭 位于永和村桐木桥自然村清都观西南侧,与紧挨吉安县吉州陶瓷厂的讲经台岭相望。堆积高21.72米,面积9200平方米,体积1138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碟、外黑内白芒口碗、彩绘罐、乳白釉直唇碗、折唇碗、酱褐釉粗胎罐和各类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窑岭至今尚见斜坡道窑床基形,倾斜15°,其中窑头部分早遭损坏。
茅庵岭 位于永和村窑岭自然村的西侧,与后背岭相连。堆积高20.10米,面积3020平方米,体积38000立方米。有明显的斜坡道(窑床),倾斜23°。出土遗物有黑釉碗、把手注壶、罐、碟、器盖、彩绘罐、枕、乳白釉厚唇碗、折唇碗、直唇碗、印花碗、高足杯、素胎高足杯、黄釉碗、绿釉碗、灯座、玩具和网坠、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表土层还发现明青花瓷碎片3件。在斜坡左侧探沟(2米×3米)内,发现距表土层约30厘米深处,有宽约5米的铺地砖,砖为横平铺砌,十分规整,似为窑头前端投柴的操作场地。窑床受到损坏,两侧掘有圆坑多处。窑堆积顶端和半山腰部多被挖损。
茅庵岭遗址
牛牯岭 位于永和村桥头自然村与窑门两村之间,与乱葬戈毗岭。有明显斜坡道(窑床),倾斜17°。斜坡道受到损坏,堆积高17.77米,面积4000平方米,体积429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碟、把手注壶、剔花填彩罐、三足鼎炉、器盖、托座小杯、彩绘罐、盘、乳白釉大平底印花碗、绿釉枕、玩具、铜钱和窑具等。
后背岭 位于永和村桐木桥自然村与尹家村之间茅庵岭南侧的一块比较平阔地面上,堆积内容与茅庵岭相同。堆积高17.30米,面积5500平方米,体积571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把手注壶、罐、碟、器盖、彩绘罐、枕、乳白釉厚唇碗、折唇碗、直唇碗、印花碗、高足杯、素胎高足杯、黄釉碗、绿釉碗、灯座、玩具和网坠、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探沟处发现大陶缸一只,并有残墙基遗迹,似为作坊遗址。
后背岭遗址
窑门岭 位于永和村窑门肖家自然村西侧,柘树下岭之东南。岭端遭损坏,有圆坑多处,斜坡式走道(窑床)亦不完整。堆积高16.58米,面积7800平方米,体积77600立方米。出土遗物丰富,彩绘瓷精美,计有黑釉碗、把手注壶、三乳足罐、杯、炉、粉盒、瓶、罐、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缽、绿釉碗、粗胎镂空罐、漏斗、擂缽、玩具、网坠和绿釉筒瓦等。其中以黑釉碗、瓶和彩绘罐为多,乳白釉碗次之。
官家塘岭 位于本觉寺塔东南,上蒋岭与屋后岭之间。斜坡道(窑床)保存较好,窑向正东,倾斜20°。堆积高14.5米,面积3200平方米,体积325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碟、器盖、剔花填釉罐、外黑内白釉碗、注壶、灯、彩绘枕、罐、乳白釉大平底碗、厚唇碗、直唇碗、酱褐釉粗胎罐、网坠和窑具等,其中以乳白釉印花碗、厚唇碗和折唇碗为多,次为黑釉碗。
屋后岭 位于本觉寺塔南端、官家塘岭与七眼塘岭之间。窑岭有斜坡道(窑床),方向北偏东60°,倾斜20°。堆积高14.15米,面积3700平方米,体积370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乳白釉芒口碗、龙凤牡丹回纹印花碗、厚唇碗、折唇碗、碟、黑釉碗、把手注壶、器盖、缸、彩绘罐、绿釉枕、网坠和覆烧支圈、匣钵等,以乳白釉印花、折唇碗为多。其中一件碗内底有酱褐彩款“本觉”两字,这是研究本觉寺塔和永和镇历史的好资料。
猪婆石岭 位于天足岭南端,七眼塘岭之西。斜坡道(窑床)明显,窑向北偏东24°,倾斜23°。堆积高14.05米,面积3700平方米,体积366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乳白釉印花碗、大平底印花碗、小平底盏、黑釉碗、外黑内白釉碗、碟、彩绘罐、网坠和筒形复烧支圈、匣缽等,其中以乳白釉碗为多。
蒋家岭 位于永和村桐木桥自然村,尹家岭东南端,与后背岭、茅庵岭毗连。堆积高13.97米,面积4100平方米,体积40100立方米。出土遗物与茅庵岭相同,计有黑釉碗、罐、碟、彩绘罐、枕、注壶、黄釉碗、绿釉碗、乳白釉厚唇碗、直唇碗、折唇碗和玩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
七眼塘岭 位于南山村船岭下自然村北端,屋后岭与猪婆石岭之间。有斜坡道(窑床),窑向南偏东85°,倾斜11°。堆积高12.30米,面积3850平方米,体积331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盏、碟、黑釉碗、厚唇大碗、外黑内白釉碗、把手注壶、杯、三足罐、灯座、彩绘罐、瓶、玩具、“开元通宝”和“熙宁通宝”铜钱、网坠和筒形覆烧支圈等窑具。其中以乳白釉碗、碟、外黑内白釉芒口碗为多,彩绘瓷极少。
松树岭 位于南山村船岭下自然村南端,为永和镇最南面的一个窑址。斜坡道(窑床)完整,窑向北偏东5°,倾斜12°。堆积高10.95米,面积4050平方米,体积310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乳白釉碗、瓶、黑釉盘、碟、外黑内白釉芒口碗、盏、褐釉缽和窑具等。在探沟80厘米深处,发现一残外折唇矮圈足青花碗,应是后世遗弃的景德镇瓷。
曹门岭 位于南山村曾家自然村东南侧。有斜坡道(窑床),窑向正南,倾斜10°。窑堆积遭受挖损,堆积高10.9米,面积2500平方米,体积191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黑釉碗、碟、罐、外黑内白釉碗,其中以乳白釉碗为多,碗内底多有褐色“吉”字款记。近旁耕地距地表约40厘米深处,发现排列整齐的砖柱,似为制瓷作坊遗迹。
乱葬戈岭 位于永和村牛牯岭西侧。窑堆积遭受较为严重的挖损,斜坡道不明。堆积残高10.6米,面积1400平方米,体积100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瓶、把手注壶、碟、彩绘枕、炉、粉盒、器盖、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印花碗、玩具、灯座、绿釉枕、碗、筒瓦和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彩绘炉、枕为多。
尹家山岭 位于永和村尹家自然村之南,与蒋家岭毗邻。窑址堆积岭端坑洞很多,顶端之西侧几被夷为平台。斜坡道为方向不明。堆积高10.40米,面积4300平方米,体积444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碟、剔花填釉罐、托座小杯、彩绘罐、盘、枕、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杯、印花碗、高足杯、黄绿釉碗、绿釉盆、素胎高足杯、琉璃建筑装饰、玩具、铁削刀、铁锁、铜钱和窑具等。其中以彩绘罐、枕、黑釉碗和乳白釉碗为多。1980年曾在该窑址发掘出“舒家记”铭文的瓷片,这对考查当年窑户的情况是很有价值的。
本觉寺岭 位于本觉寺塔西南侧,与天足岭毗邻。斜坡道较为明显。堆积高10.30米,面积1500平方米,体积111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碟、酱褐釉碗、罐、器盖、瓷土和窑具等。
本觉寺岭遗址
上蒋岭 位于永和镇南端,与永安村岭下自然村毗邻。斜坡道(窑床)方向南偏西44°,倾斜16°。堆积高9.4米,面积2800平方米,体积184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外黑内白釉芒口碗、彩绘枕、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碟、大平底印花碟、绿釉盆、建筑饰物、褐釉碗、辗槽、网坠、灯座和窑具等。在探沟1.7米深处还发现明青花碗残片和龙泉釉竹节高足杯各一件,应是明代遗弃于这里的景德镇仿龙泉窑系器。其中以乳白釉印花碗、碟为多。
讲经台岭 位于永和村桐木桥自然村,窑岭东南侧,紧靠吉州窑陶瓷厂。该窑受到较大的损坏,斜坡道(窑床)方向正东,尚有残窑墙,堆积残高9.14米,面积2000平方米,体积186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壶、碟、彩绘罐、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辗槽、网坠、玩具和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次为乳白釉瓷。
讲经台岭遗址
曾家岭 位于南山村曾家自然村西南侧,与讲经台岭隔塘相望,窑堆积损坏较大。斜坡道方向南偏东8°,倾斜10°。堆积残高7.90米,面积1300平方米,体积67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平底印花碗、杯、绿釉枕、“元祐通宝”铜钱和窑具等,其中以乳白釉瓷为多。
斜家岭 位于永和村下窑自然村,枫树岭之东,与桐木桥作坊遗址毗邻。该窑堆积破坏较严重,斜坡道方向不明。堆积残高6.78 米,面积1820平方米,体积8627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把手注壶、碟、外黑内白釉碗、彩绘罐、枕、乳白釉直唇碗、印花碗、大平底花碗、小平底碗、盏、绿釉瓷枕、筒瓦、灯座、玩具、网坠和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次为乳白釉碗。该窑址曾发掘出“陈家号记”铭文绿釉枕片。
枫树岭 位于永和村桐木桥自然村,后背岭东南侧,与桐木桥作坊遗址紧连。斜坡道向南偏东40°,倾斜13°。堆积高5.78米,面积3560平方米,体积23328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盏、碟、器盖、外黑内白釉碗、平底盘、托座小杯、灯座、彩绘罐、枕、盘、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素胎高足杯、粗胎罐、黄釉罐、绿釉罐、盆、瓶、筒瓦、玩具、网坠、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次为绿釉枕。还出土白釉口沿黑釉盏一件,内底黄褐彩书“元丰”年字样。
枫树岭遗址
柘树岭 位于永和村肖家自然村及窑门岭西北,是吉州窑最北面的一个窑址。窑堆积遭严重损坏,斜坡道方向不明。堆积高5.90米,面积1200平方米,体积49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厚唇大碗、把手注壶、罐、杯、三足罐、彩绘枕、盒、绿釉杯、网坠、玩具、“开元通宝”和“大观通宝”铜钱及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
肖家岭 位于永和村下窑自然村东南侧。窑岭端遭挖毁,斜坡道方向不明。堆积残高4.50米,面积3000平方米,体积130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黑釉碗、罐、把手注壶、三足罐、杯、灯座、器盖、彩绘炉、枕、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盏、大平底印花碗、碟、绿釉枕、碗、筒瓦和窑具等,其中以黑釉碗为多,次为乳白碗。
天足岭 位于南山村曾家自然村,猪婆石岭之北,与本觉寺岭毗邻。窑岭端堆积几乎被挖平。斜坡道方向不明。堆积残高5.19米,面积2100平方米,体积7600立方米。出土遗物有酱褐釉粗胎碗、短流注壶、双系罐、黑釉碗、乳白釉直唇碗、厚唇碗、折唇碗、盏、碟和窑具等,内藏多与本觉寺窑床底下堆积层遗物相同,包括晚唐和五代遗物。
下瓦窑岭 位于吉州窑最西南侧。早年被挖毁,几乎夷为平地。堆积残高1.30米,面积780平方米,体积700立方米。遗物甚少。
从目前方圆两公里多的窑址上看,永和镇西侧大小不等的小山丘,都是当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各窑场烧瓷的堆积。当地人现称之为窑岭,这些窑岭面积约在一亩到七八亩面积不等,而窑岭周围众多的水塘,是当年烧窑取土等因素形成的。通过对水塘干枯时的考察,可以看到,塘的堤缘一二尺厚的地面都是瓷片的堆积。周围的耕地不少也有尺厚的瓷片堆积,从这一点上来看,吉州窑的窑址,并不仅仅是窑岭,其他地方也有窑基的可能。